聯絡我們:+852 2367 6116 | 24小時熱線:+852 8107 1616
像火燒、針刺的三叉神經痛
本港每年約有800多宗三叉神經痛新症,但由於港人對此症認知不足大部分個案仍未被確診。甚麼是三叉神經痛?
痛楚驟發沒有預兆
三叉神經為混合神經,是第五對腦神經,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,含有一般軀體感覺和運動兩種纖維,支配臉部、口腔、鼻腔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,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。三叉神經由眼支(第一支)、上頜支(第二支)和下頜支(第三支)匯合而成(見圖),分別支配眼瞼以上、眼瞼和上頜之間、上頜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收縮。第一分支包括前額、上臉、眼球及鼻部;第二分支包括上唇、下臉、鼻旁、上排牙槽及其牙齦;第三分支包括下唇、耳前、額部、下排牙槽及其牙齦與舌。
此症分原發性(血管曲張)、繼發性(多發性硬化症、腦幹腫瘤),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高危一族包括遺傳、超過50歲、女性、有三高問題、吸煙者。患者多是一側身體驟然痛楚而沒有先兆,痛楚如被火燒、針刺、電擊或被刀刺,並常伴有面肌抽搐、流淚、流口水、面潮紅、結膜充血等症狀,隨病情加重發作期會愈加頻繁。約六成個案的痛楚是由嘴角一直伸延至顎骨,約三成個案的痛楚是由上唇或犬齒伸延至眼或眼眉位置,少於5%個案的痛楚會影響到眼神經。痛楚易被某些動作或外界環境觸發,如氣流、咀嚼、溫度轉變等。
易與他症混淆 誤診時有發生
三叉神經痛常與牙痛、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混淆,因此診斷起來雖不難但誤診常有發生,醫生除了臨床診斷有時會配合X光檢查、腦掃描、磁力共振造影檢查來幫助診斷。此外,必須排除腫瘤的可能性,如聽神經纖維瘤、膽脂瘤、血管瘤、腦膜瘤或皮樣囊腫等。
病情初期可先以藥物治療一、二個月,但藥物治標不治本,一般會考慮用於藥物治療效果良好、不想開刀、年紀太大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手術的患者。注射治療則有三叉神經周圍注射療法、半月神經節內注射酒精療法、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,或以氣球經過針扎入神經孔分隔受壓迫的神經節。手術則常用三叉神經根微血管解壓術,手術的目的是透過顯微鏡隔開受壓迫的三叉神經與血管,去除神經短路。部分不適合手術的患者,可以數碼導航刀等放射治療技術來治療。在進行任何侵入性程序或手術之前,應尋求牙科醫生、神經外科醫生的意見。如果拖延治療,神經線長期受壓而產生不能逆轉的病變會減低手術的治癒率,可能影響患者日常活動,長期痛楚也易導致抑鬱症。